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黛绮丝将亲生女儿小昭送往明教光明顶的决定,乍看之下,似乎是一场冷血的政治谋算——波斯明教圣女丧失贞洁,背叛教义逃至中土,并与“银叶先生”韩千叶结为连理。她清楚教规森严,叛徒必受严惩。为了保全自己,保护丈夫韩千叶,她不得不采取这个危险的计划——让小昭潜入光明顶,窃取足以震撼波斯教坛的镇教神功“乾坤大挪移”心法。小昭,作为她亲生女儿,血脉相连,且拥有一半波斯血统,成了最合适的工具。这无疑是赤裸裸的利用,把自己的亲骨肉推向万丈深渊。
然而,若只是如此,黛绮丝无非是个冷酷的蛇蝎母亲。金庸的笔下,黛绮丝复杂的内心被深刻剖析,她的痛苦并非单一的恶意。她曾是波斯明教的一员,却遭到了冷酷的逐出;她嫁入中土明教,因丈夫韩千叶与教内旧怨矛盾,无法融入这个新环境。丈夫的死,更是在她心中播下了对明教的深仇大恨。她因此成为了江湖中的“无根浮萍”,在波斯与中土之间的裂缝中苦苦挣扎。她的身份认同从未得到过解脱,这种无根的漂泊感,使她将“乾坤大挪移”心法视为唯一的求生希望——不仅关乎生死存亡,更是她能否在裂缝中找到一点归属感的最后一线希望。
展开剩余64%因此,小昭的命运,几乎被黛绮丝的焦虑与身份困惑所吞噬。黛绮丝对女儿的严苛,表面冷酷,但那背后隐藏的是她扭曲的“爱”。她强迫小昭学习波斯语、练习武技,不仅仅是为任务铺路,也是在传授一种生存技能,这技能虽然笨拙,却带着她血与泪的痕迹。她将小昭送入光明顶这个虎狼之地,也许她内心的某个角落,在未曾直视过的深处,藏着这样一个幻想:希望女儿能替她完成未尽的任务,在这两个破碎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安身立命之地,也许,甚至希望她能在光明顶找到庇护,避免波斯明教的追杀。毕竟,波斯明教的势力早已无法再对中土明教形成威胁,而她自己也早已为躲避波斯势力,藏匿在黑暗之中。对小昭来说,尽管光明顶的生活并不完美,但毕竟远比外面的颠沛流离要好得多。而小昭,也成了母亲渴望自我救赎的象征。
如果没有小昭决定追随张无忌远行海外,她或许能过上另一种生活。可是,女儿踏上她曾背叛的道路,成为她曾背弃的组织的象征,这又是何等残酷的讽刺与轮回!她辛苦构建的“盗经自保”的计划瞬间崩塌,暴露出最直接的痛苦:她把小昭送入明教,潜意识里,并不是想让女儿成为一个冰冷的工具或者高高在上的教主,而是希望她能拥有一种她永远无法得到的自由选择权——这份自由,她因为“圣女”身份、叛逃以及丈夫之死,早已失去。可惜,最终这份幻觉般的自由,还是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。
黛绮丝的选择,实际上是江湖政治残酷交织下个体命运的缩影。她将女儿送入明教,是因为恐惧生存与身份迷失,包裹着扭曲却真实的母爱,承载着她对自己存在的绝望追求。她想为小昭铺设一条与她不同的路,最终却把女儿推入了更深的命运漩涡,甚至比她自己所遭遇的还要沉重。小昭远去的背影,成为了黛绮丝一生挣扎的沉痛注脚——她曾经为之反抗的枷锁,竟以另一种形式,沉重地套在了至亲的身上。
金庸先生的笔触总是那么深刻。黛绮丝希望女儿过上她未曾有过的生活,却不知命运早已注定,波斯圣女的女儿注定也要背负母亲的枷锁,就如当年风靡一时的“仙剑”游戏中,女娲一族的女性注定没有好结局。诸位觉得呢?
发布于:山东省